##ReadMore##
圓柱型的燈管流出柔和的黃光舖滿整個辦公室;
牆壁上一幅簡單的畫,畫中是一座簡潔有序的城市;
乾淨的淺木頭色桌面,好大一片既是書桌也是電腦桌,令人感覺可以很專注的做事;
透明的落地窗,外頭是三株綠意盎然的中型盆栽,整體和諧而各自有獨特造型;
椅子坐起來是如此的舒服放鬆,雙腳也就自然伸展開來;
空間清爽無雜物讓,整個身體感受毫無壓力,我伸個懶腰,不知怎地心情也開朗了起來 :D
當下就覺得,要是我的居家環境或工作環境也像這樣那真的很棒!! 工作可以很靜心專注地做,在家休息、聚會可以全然的放鬆、開心......
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看的一本真正的好書,"佐藤可士和的"超整理術"。
這是一本講行銷企畫的書,他認為現在的社會充滿了混沌的資訊,尤其在行銷廣告上,從事這方免創意發想的人可能連自己做了甚麼都不清楚;
而他自己有一套"超整理術",方法是: 把所有蒐集來的資訊、思緒做井然有序的整理,多餘的丟掉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,然後導入一種最適當的觀點去詮釋這些重要的東西,再用設計的功力加以呈現。
也就是說,盡可能的抓住事物的本質,非常精確而明白的本質,於是我們只是把本質如實呈現出來,讓所有人都可以輕而易舉、直覺地了解或感受到這個事物的美好和價值在哪裡。
而作者認為要做到資訊和思考的整理,首先得先從空間的整理開始
這道理其實很簡單,人的內在會影響他的外在種種,而外在的一切也會影響人內在的種種思緒。
空間整理最基本的原則就是:盡可能的丟掉不必要的東西、對留下的東西做優先排序。
進一步的還可以:設定一個固定模組(比如說方型紙箱),把所有東西都放進這種模組中,只留下清爽乾淨的空間及一致整齊的模組。
我算是因為這本書的當頭棒喝,才開始正視並實際去處理自己的房間~XD
當然是先丟東西,不斷得丟,雖然好像很浪費但實際上我真的不需要這麼多東西
物質缺乏是一種苦,但被物質囤塞到喘不過氣、品味盡失又是另一種苦。
再來就是把同樣的東西(比如書本們)集中放在一個區塊,其實的地方就讓它保持空。
恩,有時候空間就是要讓它空。
裝飾品也不能多,畫最好就一幅,雕像就一座,這樣反而比較可以讓人聚焦於上觀賞。
至於空間的本質,我想就千變萬化了(就是各色各樣的室內設計!!),對現階段的我而言,沒有甚麼風格的追求,但至少舒適放鬆應該是可以辦到的,而且我知道因此我的生活習慣、情緒想法都會受到正面的影響,就像今天早上去的花旗辦公室一般。我還要繼續努力。
我想整理房間就像整理衣櫃、電腦文件、心情、人生規畫一樣,要維持在動態,時常更新。
參考書籍: "佐藤可士和的"超整理術"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