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

possible solution("當下的力量"隨想隨記)

意識≠自我
##ReadMore##
假我沒有安全感、恐懼威脅;所以總是為了未來而憂慮、爭辯時總想證明別人錯。假我也渴求外在事物的認同,所以會追求財富、能力、人際關係等等的優越,對於他人還會比較、嫉妒。
小我擅於編劇、幻想。

臨在。
從內在感受整個身體。
感受空無:空的空間、靜默。

當下即是永恆,沒有時間。
一個片刻一個片刻的活。需要的時候,再快速來回於過去與未來之間。

欲求的快樂總帶著痛苦,因為有某人事物的慾望,就會有失去某人事物的痛苦。

面對不快樂的處境,你可以選擇:離開它,改變它,或接納它。沒有藉口,沒有負面情緒。

要懶散就全心全意的懶散吧。

人生旅途上,知道自己要去哪,那當然是很重要的,但唯一一件最真實的事,就是即將踏出的那一步,那就是一切了。
Now,what can I do ?

當心智與思維重新介入的一剎那,所有你對美的覺知就成為回憶了。
主觀的藝術令人瘋狂,客觀的藝術使人更歸於中心、更平和。

創意來自於思考與思考間的空隙,因為記憶就是所以過去的東西,連續的思考只能從已知的東西去重新組合。

寧靜中突然聽到喇叭聲會令人感到不悅。觀察看看這個不悅,對你有任何幫助嗎?沒有。之所以不悅,那是因為與預期不一樣的情形令你不悅,而這個不悅的反應機制是固定的,以前會這樣反應、現在會、未來還是會。尤其當你開始思考負面情緒、評斷它、與他人討論它,你就越是將它放大,你陷入它越深,等於是你認同它的擴大,你對現在的處境感到不耐煩,意味著你抗拒當下。所以試著去只觀察它,只是接受它,接受小我就是如此的會製造痛苦,或說是製造快樂,這就是一個正負週期不斷震盪。慢慢得你可以把意識從情緒中抽離,不再受它擺佈。只要有引爆點,短期之內相同模式的情緒還是會不斷出現,但就接受吧,它只是表層的。真我是更深層的、屬於整體的、不假外求的。

沒有留言: